您的位置:主页 > 旅游 > 生态旅游 > >正文

贵州安顺:深挖乡愁文化 打造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新业态

我有话说 字号:TT
2020-12-19 来源:当代游报网 责任编辑: 王建峰

      近年来,安顺市坚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布局“全域旅游+乡愁文化”新业态,深入推进“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打好乡愁文化和黔中特色文化两张牌,通过建档纂志留住乡愁文化,为乡村振兴固根基、聚人心、谋发展,进一步坚定全市各族群众乡土文化自信,把乡愁文化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

      为“乡愁”建档,垒记忆堤坝。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区域内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与纽带,根植于传统村落中的乡愁文化则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组成构件,亦是城市魅力之关键。作为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的安顺市,各个传统村落之间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俗因地理环境限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比如当地苗族群众喜欢依山而住,布依族群众喜爱傍水而居等,形成了安顺乡愁文化丰富多元、体系自律、界限明晰的重要特征,截止2020年,安顺市共有67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长期以来,安顺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以制定出台《安顺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施意见》为统揽,以建立传统村落乡愁文化“一档一库”为抓手,实施了一批保护项目,健全了一套传统村落档案管理机制,严格遵循《安顺市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档案存档留凭、资政育人的作用,有力保障了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力争到2021年,实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60%以上,在全市1007个村中按“一村一档一室(传统村落档案室或村级档案室)”标准分别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传统村落建档率达到100%。

     在努力夯实乡愁文化档案基础设施“硬件”基础上,安顺市还积极探索将活态文化档案、口述档案等新理念植入到传统村落档案建设工作中,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和实物等形式,多管齐下、多重发力,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建筑特色、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作了翔实记录和全面保存,全力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特别是在开展传统村落档案建设工作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的抢救性保护结合起来,重点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风民俗等进行抢救,注重载体拓展、分类建档,对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吹、拉、弹、唱等技艺,歌舞、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的收集整理,创编成文字、视频资料,并分类归档建立起专项档案数据库。截止目前,全市各村级档案馆(室)已存传统村落档案逾46000卷,实物档案逾3000件,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能完成扩充馆(室)藏档案5万卷以上的目标任务。

      以建立传统村落乡愁文化“一档一库”为契机,安顺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运用产业化思维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安顺特色的文化消费载体,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挖掘穿洞文化、亚鲁王文化、屯堡文化、三线航空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大力推广屯堡菜系、屯堡服饰、屯堡地戏等文化消费元素,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更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实现文化体验与文化消费有机结合。盘活历史文化街区,安顺文庙武庙,西秀白塔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精心规划建设了阿歪古寨、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安顺蜡染非遗全域链活态档案馆等一批有影响的乡愁文化新高地,构建起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文化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产品、经济优势,形成处处皆景、处处景不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域旅游之花诗意绽放,乡愁文化特色旅游在安顺市方兴未艾,全市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以2019年为例,全市接待旅游人数10879.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1.59亿元。安顺市乡愁文化旅游业态培育成效显著,已成为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乡愁”纂志,固文化根基。用乡愁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安顺市注重彰显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加强对本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充分发挥“档案+史志”作用,以文化为内核提升城市魅力。

     安顺市在建立乡村文化档案专项数据库基础上,把保护好与传承好乡愁文化结合起来,以地方综合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乡镇村志、新时代乡村文化丛书为抓手,坚持厚植本土文化,围绕乡村发展,紧扣安顺市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强文化精品建设,先后编辑出版《奋进发展的贵州(1949—2019)•富美安顺卷》《西秀红色记忆》《安顺市农村三变改革》《风雨阳光二十载,春华秋实谱新篇——安顺撤地设市二十年巡礼》等地情资料60余部,集中打造亚鲁王、夜郎王等人物故事,苗族阿江、屯堡山歌、布依族铜鼓乐、盘江小调等歌舞故事,傩戏、地戏、花灯戏等戏剧故事,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跳花节、吃新节等

      节庆故事,推动安顺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加强山地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的有机衔接,促进全市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深度整合。
             
                                             阿歪古寨

      近年来,安顺市还进一步加大了乡镇、村志编纂力度,特别是深入挖掘整理安顺各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把乡愁故事讲好讲生动,引导社会各界了解乡村、热爱乡村和振兴乡村。在开展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和《贵州省志•名乡名镇》工作中,安顺市将乡愁文化志书编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布置,选取丰厚历史底蕴、独具地方特色、发展前景潜力较好的名乡名镇为先行,先后编纂了《旧州镇志》《天龙镇志》,编纂了轿子山镇、永宁镇、白岩镇等20个乡镇志。截至目前,安顺市编纂乡镇村志共46本。

      安顺市还进一步强化方志文化有形化建设,通过在传统村落、农村改革试点村、历史文化村等建立起档案馆、文化馆或村志馆,用馆藏丰富资料记录历史演变,逐步构建起常态化、立体化、全覆盖的乡愁文化推广体系,全面提升安顺文化品牌影响力,切实留住人们乡愁记忆,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遗产。目前,西秀区建成屯堡文化活态档案馆、七眼桥本寨村传统古村落档案馆,完成了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升级改造和黄齐生故居修复建设;平坝区建成天龙村史馆、小河弯村史馆、塘约村史馆;普定县建成今马新村高台地戏展博馆、仙马村史馆、水落洞村史馆;镇宁自治县建成“马鞍山陈列馆”,完成了对陆瑞光纪念馆的升级改造;关岭县完成顶云经验陈列馆的布展工作。这些馆室已成为历史课堂、乡土读本与城市窗口,也是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实践基地,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同时,安顺市还把乡愁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使用纳入到全市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重点工作中,2020年度共投入资金3.14亿元,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4个及790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了金鸡农庄农旅主题园、榕昕牧场等9个名城名镇名村项目,提级改造了永宁古镇、旧州古镇等一批古镇村落,西秀区浪塘村、平坝区小河湾村、十里荷廊等已成为安顺市农旅一体化发展新典范,现如今,乡愁文化扎根黔中沃土,眷土情节遍地开花,以乡愁纽带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共建富美新安顺已蔚然成风。

     此外,安顺市还在丰富和拓展乡愁文化的宣传渠道和载体上下功夫,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传统村落档案馆(室)、乡村博物馆、活态档案馆、道德讲堂等固定场所,用好用活万村千乡网页、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多措并举大力营造文化自信的宣传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认识脚下的土地,激发其文化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其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张爱国、杨 倩、徐子惠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当代游报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主管:当代游报专刊 | 主办:当代游报网络传媒中心 | 协办:当代旅游媒体记者联盟|监督电话:010-57438585|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ddybwjf@163.com